金刚钻脊茧蜂

Aleiodes earias   Chen et He
   

  66  浏览



形态描述

正模♀:体长4.0mm;前翅长3.6mm。
头:触角35节,第3节长是第4节的1.3倍,第3、4及倒数第2节长分别为其宽的2.6、2.0和2.0倍;触角与体等长。下颚须长度为头高的1.2倍。背观复眼长为上颊长度的3.2倍;上颊在复眼后方直线收窄。后头脊完整,背观圆弧状,腹方与口后脊汇合。OOL:OD:POL=3:3:2。头顶和上颊具细刻纹,头顶明显后倾;额稍凹入,具微皱。脸中央上方具中纵脊。唇基凸,具细刻皱。口窝宽度为脸宽度的0.46倍。颊具刻皱,颚眼距为上颚基宽的0.8倍,侧观为复眼长度的0.25倍。
胸:长度为高度的1.8倍。前胸背板侧面中央具平行皱状刻纹,下方具纵刻纹,其余具不规则刻纹;基节前沟近中央存在,很浅,具细刻纹;中胸侧板除背方刻纹,其余具微细长刻纹,后缘中央光滑。后胸侧板具皱纹。盾纵沟窄,后方汇合。小盾片前沟宽,具纵脊;小盾片无侧脊。并胸腹节中纵脊完整,具不规则刻纹。
翅:前翅1-SR+M脉稍曲;r: 3-SR:SR1=9:15:38;2-SR:3-SR: r-m=10:15:7:1-CU1:2-CU1=7:17;cu-a脉内斜。后翅1r-m脉外斜;M+CU:1-M=25:17;缘室平行;2-SC+R脉四边形,cu-a脉外斜,无m-cu脉。
足:跗爪简单。后足基节具细刻纹;后足腿节、胫节和跗节长分别为宽的4.9、11和10.5倍;后足跗节为其胫节长的0.9倍;后足胫节距长分别为基跗节的0.33和0.28倍。
腹:第1背板长是端宽的1.0倍,两侧向基部稍收窄,背脊愈合,基区光滑。第2背板长度是第3背板的1.2倍;基区小。第1—3背板具明显的纵刻条,第3背板端部和以后背板光滑。第1—2背板具中纵脊。第2—3背板具锐的侧褶;从第3背端缘开始至腹末端侧扁。产卵管鞘长是前翅的0.11倍。
体色:黄色;触角端部变暗;产卵管鞘黄褐色。翅透明,痣黄色,下缘至翅中部脉淡褐色,其余脉黄色。
变异:体长3.3—4.7mm,前翅长3.9—3.9mm,触角♀35—37节,♂33节;♂性腹部侧扁程度低,背观仅腹末背板向端部收窄;有时中胸侧板除基节前沟处和背方具细刻纹外,其余细颗粒状。

生物学

生物学:寄主有鼎点金刚钻Earias cupreoviridis(Walker)、翠纹金刚钻Earias fabia Stoll和埃及金刚钻Earias insulana(Boisduval)。也有寄生于稻苞虫Parmara guttata(Bremer et Grey)[标本湖北荆州送来,寄主是否无误,有待进一步调查]。单寄生。寄生于寄主幼虫体内,蜂幼虫老熟后即在寄主幼虫体内结茧化蛹,致使寄主幼虫体躯中段体表僵硬隆起,头尾萎缩。羽化孔在寄主腹部第6—8节处背面。

国内分布

分布:江苏(南通)、浙江(杭州、长兴、遂昌)、江西(赣南、南昌、九江)、湖北(荆州、沙市)、四川(简阳)、广东(崖县)、广西(南宁)、云南(宾川)。

其它信息

鉴别特征:本种与等脊茧蜂A. equalis Chen et He在腹部特征上很接近,但后者前翅r脉与3-SR脉等长等特征可资区别。本种与A. compressor(H. -Sch.)的主要区别在于后者腹部强度侧、第1背板近两侧平行、前翅cu-a脉近垂直等。